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深圳"刷脸"治交通违章 处罚或将挂钩个人信用

     新京报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获悉,目前刷脸系统与警方数据库对接,能够覆盖包括快递、外卖配送等违章高发行业从业人员。此外,为防止隐私泄露,系统设立管理权限,违章者的相关信息将不对外公布。未来,上述系统将与包括个人征信系统在内的数据库对接,对交通违章者进行震慑。

  人脸识别出违章者信息

  2018年5月1日上午9时,深圳市福田区国花路与桂花路交汇处,红灯亮起时,一名身穿红色工服的快递员,骑着电动车,迅速地通过十字路口。

  刚刚穿过马路,这名快递员便被执勤交警拦下。很快,一则违法基本信息,被传到交警手中的电子设备。信息中,包括这名违章快递员的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照片、手机号码,以及闯红灯截图。

  面对违法信息,这名快递员当场承认,自己在配送途中,因为看到两侧没有车辆通行,便打算不顾红灯横穿路口。交警依据《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》,对违章快递员作出罚款100元的处罚。

  这是深圳实行“刷脸”执法以来,开出的第一张罚单。

  新京报记者从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获悉,4月23日开始,深圳交警在市区内配置首批40套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,试点针对违法行为人的“刷脸执法”模式。经过一周时间的宣传过渡后,从5月1日开始正式执法。

  深圳交警提供的数据显示,4月23日至4月30日期间,刷脸电子警察共比对在斑马线闯红灯368宗,机动车道行驶504宗。此外,仅5月1日一天,共抓拍闯红灯58宗、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67宗。

  违章行为被抓拍后,深圳交警经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比对,违章者身份信息即进行人工审核。确认完成后,系统将自动提取违章者在公安系统备案登记的手机号码,发送违法处罚告知信息。

  收到违法信息后,当事人若对自身交通违法无异议,可通过多种渠道自行缴纳罚款。如有异议,则可进行进一步调查处理。

  针对重点行业进行监控

  新京报记者从深圳交警获悉,鉴于在以往的执法中,外卖配送、燃气、快递等行业的从业人员,因派单时间限制以及赶工等,违章情况较为突出,多次引发严重交通事故。此外,这些行业往往流动性大,交通违法或出事故后很难追踪,因此,深圳交警将首先对上述行业人员实施“刷脸”执法。

  按照深圳交警的说法,通过对交通违章高发行业人员的重点整治,可以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示范效应,带动全社会自觉遵守。今后,深圳交警逐步将执法范围,推行至全部行业。

  深圳市公安交警局科技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,在“刷脸”设备启用之前,深圳交警已经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,对一线从业人员个人信息进行登记、录入,统一进行管理。此外,新人进入上述违章高发行业,也将先行录入信息,否则将被禁止从业。

  处罚或将挂钩个人信用

  如果遇到违章者佩戴头盔,无法进行人脸识别的情况,深圳交警会直接将违法信息发送给所属企业,由企业确定违章者后,再行处罚。

  新京报记者从深圳交警了解到,根据计划,下一步,“刷脸”执法将逐步扩展到泥头车、无牌假牌车管理、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监管、交通事故“顶包”等情形。预计年底前,全市至少新增200套人脸识别设备用于查处交通违法。

  未来,交通违章被刷脸系统识别后,相关处罚记录或将与信用机制挂钩,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、贷款等。

  ■ 延展

  严管路径防止个人信息泄露

  深圳交警称,长期以来,交警部门在进行非现场执法时,往往查处对象只能是车,不能精准到人,导致各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。由于警力无法实现全时段、全路段覆盖,因此部分违章行为,无法得到及时查处。此外,部分通过电子监控手段查处的违章行为,因无法判定当事人,导致“顶包”等行为难以得到精确辨认。

  在此基础上,深圳市公安交警局与技术企业一道,开发出“刷脸”执法系统。

  深圳市公安交警局科技处处长李强介绍,从技术角度来说,刷脸执法系统主要通过视频检测到违章行为,深度学习人脸技术,对人脸进行实时提取和识别,自动储存闯红灯的人脸数据,并通过实时搜索比对,通过数据对接手段,核实违章者身份。

  新京报记者从参与系统建设的算法公司,深圳市云天励飞科技公司获悉,实际上,系统识别的不是“人脸”,是一些关键特征值,比如眼睛间距,然后通过算法,提取出相关数据与已知人脸匹配。相对来说,出错概率较低,数据下载速度也更快。

  上述公司称,人脸识别的监控设备,不会受到天气和皮肤颜色影响,主摄像头像素为700万,能够基本满足识别需求。此外,算法支持侧脸、低头、遮挡、逆光、高亮度等多种状况识别。未来,刷脸系统可与公安系统常住人口库、交警星级用户库等对接,实现教育惩戒功能。

  有部分网友指出,交通违章者经过人脸系统比对后,自动生成大量个人信息数据,有泄露隐私的可能。对此,深圳市公安交警局监控科民警何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刷脸执法类似于对机动车识别车牌,有专门的管理系统,不会将违法信息向社会公布,也不提供查询。同时,除执勤警察外,只有负责人工校验的警方管理人员,才有权限进入系统,从路径上断绝个人信息外传的可能。

  多地频出“奇招”治交通违章

  新京报此前报道,今年4月,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十字路口西北角,出现全市首个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施。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章行为,会被抓拍下来,即时显示在路口的大屏幕上。据了解,闯红灯违法记录未来还计划与个人信用挂钩,对道路行人实现警示和惩罚作用。

  此前,公安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,确保人民群众平安、顺畅出行。与此同时,公安部也对非法闯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提出同步治理要求。

  此前,多地对交通违章行为“亮剑”。今年4月19日,江苏省东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查处行动,要求当事人将自己的交通违章行为,发到微信朋友圈曝光,集满20个赞后,方可免予处罚。

  北京市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表示,交通违章在生活中较为普遍,也容易引发恶性事故,如果全部使用人工执法,则成本过高,引入新科技,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矛盾。通过“刷脸”系统具备的震慑功能,促进市民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。

在线留言

确保您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